走出拉萨站,感觉脚底软软的,像踩着棉花,背包虽然不重,却明显感觉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喘息。回眸凝望拉萨站,庄严且肃穆,意欲拍照留念,却惊觉站外禁止拍照。只得抱憾朝着出站口行去。
出了拉萨站,看到眼前的事物和内地也并没什么不同,一样的楼房和一样的马路。有些人到了陌生的地方会感到害怕,而这里却是一如既往的熟悉。
熟悉的出租车前伫立着熟悉的司机师傅们,他们操持着熟悉的“拼车”业务……议定价钱上车,待车坐满后开拔,至目的地时下车交钱,没想到,这种内地的交易方式竟都传入了藏地。
我欲前往北京西路,司机师傅告知价码三十,我当即杀价至十五,顿感他有些无奈,劝说我这乃正价,但依我在内地的打车经验,尤其于各个车站门口,乃是出租车宰客的绝佳位置。我挥挥手道,罢了,我另寻他车!
司机师傅见我态度冷淡,便头也不回地跑去招揽其他客人。我寻思着,这不合乎常理啊!依我在内地的打车经验,他理应继续纠缠上来谈价才对,可这师傅的反应反倒让我有些失落。
我一路问询过来,答复皆为三十。至此,我服了,随意找了一辆车,乖乖地坐在里面等候开拔。
可等得久了,又开始有些不甘心,我拿出手机开启打车软件,惊见显示到达北京西路竟需六十多元……我有点惊讶,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,以至反复查询数次,才彻彻底底、老老实实、服服帖帖的认清现实。
事后我才知晓,一是因为西藏地区的治安环境和旅游监管制度要求极为严格,二是因大多数藏族人较之汉族人更为单纯和可爱。
坐在出租车里,望着车窗外的建筑物,它们飞驰而过,熟悉又让我感觉新奇,部分房屋的窗户与屋顶带有一些藏饰风格,缓缓才觉察出丝丝藏族气息。
我在八廓商城的门口下了车,对面便是我预定的客栈。
预定的房间在四楼,窗子对面便是热闹非凡的八廓街商城。川流不息的人群与平素无异,但时不时会经过几个摇着转经筒、穿着藏袍的老人,把我的思绪拉回到藏区。
中午时分正值高峰期,双向四车道的北京西路塞满着汽车,鸣笛声此起彼伏,皆因汽车间穿插着不少三轮车和行人,让整个道路流动迟缓,拥堵不堪,但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,虽然很慢却又耐心的进行着。
我趴在窗台上,看着马路上的人流车流有些出神,时间一长,发觉身体冷嗖嗖的,感觉屋里比屋外还冷。仔细一想,估计是西藏并未如北方那般有集中供暖,取暖方式只能靠空调和电暖器,而多数客栈既无暖气又无空调,唯一的取暖之法便只有电褥子…
室内的低温让我坐卧难安,于是我扛起相机准备外出,去北京西路、去布达拉宫、去药王山转转,这是我仅知道的几个景点。我知道北京西路往西便是布达拉宫,但我计划次日再前往参观。今天就先去爬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吧,那里除了可与布达拉宫合影外,还可拍摄五十元人民币的背面风景。
药王山上,游客真是不少。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进了观景台,看到人们都在拍照留念,其中有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学生,正拿着一张五十元人民币对着布达拉宫拍照。
也许是看他比较面善,有点儿社恐的我主动上前搭讪道“嗨,哥们儿,也帮我拍张照,行吗?”他转过身,爽快地接过我的手机,给我和布达拉宫合了个影。拍完照后,我也不知道下一个目的地在哪儿,客栈那么冷,或许在药王山上晒晒太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没想到这位兄弟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去哪儿,索性就跟我一起晒起了太阳。直至太阳快要落山,我想起我来时见过一家藏面馆,为了尝尝鲜,我与他提议一同前往。他欣然同往,于是我便带着这位新认识的伙伴在北京路旁的巷子里兜兜转转。
我想我辜负了他对我的信任,我也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游客,竟敢带着他人找饭店,这一找就是一个多小时,走得我俩腿脚发软,饿得头晕眼花,真是“一个敢领,一个就跟”,真让人哭笑不得。等找到面馆时,却发现面馆已然关门了…
我俩面面相觑,却不知何来的倔强,既已言明要吃藏面,那就必得吃到藏面!我俩忍饥挨饿,继续寻觅其他面馆,终于在一条不知名的路边吃到了一家藏面馆,吃了碗藏炒面。
这碗藏面的体验不是很好,面吃起来既不劲道,也不鲜美,味道一般,但填饱了肚子,好在我俩都是年轻人,就不计较什么了。
返回客栈的路上,我俩不知怎么的走到了大昭寺,此时时间已是晚上九点多钟,大多数店铺已然关门打烊,可寺庙周围依旧灯火通明,路上依旧人流如织。人流中除却个别游客,大多数却是转庙的藏人,他们一步一匍匐,于青石板上留下等身长头,也不知道他们还要转多少圈。
而大昭寺的门口更是挤满了磕长头的信徒,他们不停地在原地重复同一个五体投地的叩拜动作,不知疲倦又无比虔诚。见到如此画面,让我既敬畏又害怕,藏人如此表达他们的信仰,无形中形成的氛围,令我头皮发麻…
离开大昭寺,着实感觉好累,回到客栈,只想赶紧睡个好觉。但当我躺在床上时,却怎么也睡不着了…
我躺在床上折腾来折腾去,头愈来愈晕。我知道,这可能是高反来了。幸而,它并不那么严重,顶多在最为激烈之时,令我欲奔至卫生间作呕。
迷迷糊糊中我烧了一壶热水,断断续续饮下半壶,慢慢感觉好了一些,折腾了半宿,终究是睡着了。